基础心理学学位点建设规划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7-09浏览次数:143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

2008-2010

学科专业名称

学位点名称

基础心理学

负责人

王沛

现状(导师队伍、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存在主要问题等)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涉及到心理的实质、结构、心理学的体系,以及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基本的心理现象及有关的生物学基础,也包括心理学方法,如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流派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有着悠久历史传统。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李伯黍教授、燕国材教授等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学史等领域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专业现已形成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指导教师队伍,在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流派、社会认知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

本硕士点由4位教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并且已经形成四大研究方向:

1、社会认知心理学:是我校基础心理学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社会知觉与社会印象、社会态度、群体心理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依托我校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开展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高水平研究。

2、自我心理学:主要利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开展自我知觉、自我态度等方面的高水平研究。

3、认知加工过程:旨在探索思维和言语的关系以及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基础等认知过程。    

4、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流派:是我校基础心理学科传统的研究方向。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心理学研究,二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

虽然本硕士点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人员起点较高,发展效益会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目前,本专业的重要问题是缺少后备人才、在副教授和讲师(博士)等层级上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特别是有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和实验室使用与管理能力的博士,希望通过引进和常规进人解决这一问题。

 

建设规划(导师队伍、研究方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目标等)

拟在2008-2010年在现有学术队伍成长和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出现2-3位职称是副教授的硕士生导师,一来夯实认知加工方向的硕士生导师队伍,二来增加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指导人才。

在此基础上,逐步结合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凸显以下研究方向:一、基本认知过程的研究。重要包括知觉、前瞻记忆、语言的心理机制。二、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社会认同、群际交往与冲突消解等方面的研究。总之,

本学科将以脑电和眼动技术为依托,以社会认知心理学为整合点,统整认知、情绪与人格等内容,打破基础研究的瓶颈,重点在社会印象形成、情绪与认知等领域协同师生团队开辟新的教研方向。在建设好校级心理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拓展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术发展空间。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心理学的系统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了解国内外心理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其应用前景,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科研单位、教育部门、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研发等工作。

3、较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问卷设计、数据处理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及较强的论文撰写能力。

4、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能应用英语从事心理学的科研工作及参与学术交流。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强调硬基础、宽视野,以研究和具体实验操作来驱动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为此,我将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分为二:1心理学研究方法Ⅰ:文献阅读、选题与研究方案设计;2、心理学研究方法II:高级心理统计与相关软件的应用。同时通过开设一学年的“心理学高级实验技术(Ⅰ;Ⅱ)”让学生以实验室行为研究和学习的核心。为了确保学生具有很好的国际学术视野和这些英文论文的基本能力,我们开设了一学年的“心理学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主要通过聘请科技写作专业教师和外教来完成相关课程的教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我们结合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案例,开设了“心理学理论思维与训练”课程。同时,我来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以导师组的形式开设了“当代基础心理学进展”。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具体研究方向,分别开设了心理学史专题研究、自我认知研究专题、认知心理学专题研究和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专题四门专业选修课课。为了配合课程,我们设置了研究生学术沙龙学术活动(不少于5),要求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和前沿讲座,同时将开题报告放在第三学期10月份。

对本学科的研究生基本研究能力要求如下:

1、读研期间至少公开发表论文2篇或CSSCI期刊1篇(鼓励学生以导师或导师组老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论文,同时由学科奖励学生);

2、选题有较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意义,研究工作有一定难度;

3、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导师指导下明确所研究课题的重难点,实施和完成研究计划;

4、在本专业范围内每学期 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资格要求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任务;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在一般刊物上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上海师范大学”。)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或在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

技术规范要求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本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如下:

1在充实已有的学科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为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起到辅助作用。

2围绕着学科建设,优化现有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与学位结构,同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大力引进高级学术人才,形成一支拥有4名教授、4名副教授、8名博士,在国内有显著影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建立人才培养激励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创设与完善研究生-讲师学术沙龙制度。

4不断完善和深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建设标志学科方向核心的精品课程体系,并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5积极组织本学科的学术骨干,努力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与科研奖励,到2015年,确保成功申报2-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努力冲击1项国家级,确保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市厅级科研奖励;到2015年,力争在SCISSCI 类杂志和《心理学报》发表7篇以上,在心理学B类刊物上发表20-30篇学术论文,出版2-3套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